古建煥顏擦亮歷史文化金名片 先農壇還原歷史景觀

        來源:北京日報     時間:2022-07-19 08:17:17

        五年,北京市以中軸線申遺保護為指引,推動老城整體保護和有機更新,推進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創新開展文物騰退保護與活化利用……千年古都煥發新光彩,擦亮歷史文化“金名片”。

        先農壇還原歷史景觀

        盛夏,先農壇耤田內一片新綠,水稻、黍子、谷子、高粱、大豆的幼苗長勢喜人,一旁的空地上,晾曬著金色的麥粒。2019年這片古代帝王耕種過的“一畝三分地”恢復以來,先農壇的每個時節都是一幅生機勃勃的“農忙圖”。

        “今年,我們首次嘗試同時種植五種農作物,中間就是水稻的秧苗……”站在耤田前,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館長薛儉化身講解員,帶著觀眾辨識五谷,感受古今。

        巍然屹立于中軸線上的正陽門在藍天白云映襯下顯得格外莊重大氣。

        沿著耤田前的觀耕臺向北,具服殿北側、西側的空地上,一片旱稻已長高。“現在這里是實驗田,我們想試一試,歷史上仲春時節耕種的是哪種稻。”薛儉說,這片空地曾坐落著博物館的辦公用房,為了恢復先農壇內古建的歷史風貌,打通明清時期皇帝到壇內祭祀耕種的路線,去年底,該館騰退拆除了1200方米的辦公建筑。如今,從太歲殿、先農神壇一路走到具服殿,再到觀耕臺、耤田,觀眾也能撫今追昔,親身體驗古代帝王祭祀、更衣、耕種的過程。

        歷史上用來儲存皇家耤田所產糧食的神倉,也將亮出真容。薛儉介紹,為了更好地保護和闡釋神倉的文化內涵,原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遷出先農壇,騰退神倉院落,目前院內古建筑正在進行修繕。“預計明年,我們將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聯合打造一座‘種子博物館’,從古老的種子標本到我國農作物研究的新成果,都將在這里展示,向公眾講述中國農耕文化。”

        隨著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的深入,先農壇區域的古建筑騰退和周邊環境整治不斷推進。目前,20萬方米的空間已寫進先農壇的保護規劃,先農壇內壇有望整體展示,“未來三至五年,我們還將逐步開放先農壇外壇的先農門等更多區域。”薛儉說。

        正陽門留住“活態文化”

        自先農壇沿中軸線向北不到3公里,正陽門箭樓和城樓,一南一北,相望而立。

        歷時一年修繕,正陽門箭樓煥顏亮相:重檐歇山頂、灰筒瓦綠琉璃剪邊,箭窗上的白色華蓋,室內的紅色木構件油飾……修繕中,按照最小干預的原則,每一處都堅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藝、原做法,最大限度保留歷史信息。站在箭樓上,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關戰修指著灰色的城磚,細細解讀:“這些磚很多都有600年的歷史,部分已經‘酥’了,但是只要經過測定不存在安全問題,這次就都把它們保留下來。”

        此次修繕,文物工作者還加大了歷史信息的研究和整理力度,“在修繕中發現的一些新信息,我們都一一記錄,也是為中軸線申遺保留歷史檔案。”在關戰修看來,中軸線申遺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去年,正陽橋遺址考古發掘中發現了明代遺存鎮水獸,這一發現有助于了解正陽橋的地理方位,正陽門箭樓未來的開放規劃中也融入了尋找鎮水獸、重走正陽橋等元素,“我們希望通過沉浸式體驗等方式,向世界講好中軸線故事。”未來,以箭樓開放為契機,前門步行街北端將打造具有古都特色的中高端文旅融合示范區,為活化中軸線遺產價值、復興前門商圈、帶動區域內文旅項目發展做出嘗試。

        與箭樓一街之隔,正陽門城樓即將啟動修繕。關戰修透露了這次修繕的一個亮點:城樓的彩繪將根據歷史記載的信息,采用“金線小點金”的規格進行重繪,相當于為城樓“正名”,“這比現在墨線大點金彩繪的規格又提高了,讓城樓恢復最原本的樣貌。”

        在正陽門,文化遺產不僅有固態的,還有活態的。

        正陽門城樓是北京雨燕重要的棲息地,每年4月初,它們來到北京,在城樓屋檐的縫隙中筑巢繁衍,每年7、8月份飛往南非。“為了保護雨燕,我們特意將原定6月初開工的城樓木結構修繕工程延后,等它們飛走了再開工。”關戰修說,雨燕是古都北京一道自然與人文兼具的景觀,一個特殊的文化、生態符號。

        萬壽寺揭開面紗顯芳華

        大運河北京段上游,一顆明珠即將揭開面紗。

        經歷五年的整體保護修繕,素有“京西小故宮”美譽的萬壽寺預計今年10月重新開放。從2017年閉館至今,萬壽寺內80%的古建筑、大雄寶殿內22尊佛像以及山門壁畫,全部進行保護修繕,修繕面積約10670方米。

        一度在萬壽寺內“沉睡”的古建筑將煥發生機。作為北京藝術博物館所在地,萬壽寺中路的大部分古建及東路的方丈院將布置為11個展廳,展出5個基本陳列。

        萬壽寺東路,一處寬敞的院落,圍墻上壽桃形的什錦窗,屋檐上貼金箔的彩畫,雨后微微泛著青苔的地面……這里是方丈院,很難想象,修繕前曾是大雜院。藝博館長王丹指著院內的一條長廊說:“以前,這里都是居民私搭亂建的房子,這片登記住戶只有22戶的區域里,實際住著約200人,建筑垃圾堆積成山。”如今,經過騰退、整治、修繕,恢復歷史原貌的方丈院開放后將迎來“首秀”,這里將作為家具館,展出48件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家具。這批家具也是首次展出,包括清代皇室大型的硬木雕花穿衣鏡等。

        一座座精致的古建筑,串連萬壽寺中路各進院落。經過修繕,中路最南端,難得一見的山門券頂壁畫亮出來了,“壁畫中,藍天與五彩祥云間,72只紅色勾金線的蝙蝠,寓意‘洪福齊天’。”王丹說。

        歷史上作為皇室祈福場所的萬壽閣,每一層空間都體現了設計者的巧思。一層展出基本陳列“吉物詠壽展”,70余件套文物是古人為祈福健康長壽的吉物;二層打造成“學者書屋”,向觀眾開放文博專家捐贈給藝博的歷史文博領域藏書。王丹說,古建筑精巧的結構也是展品,“我們已經拆除了石膏板隔斷墻,改用玻璃幕墻,使二層內所有木結構得以展現,供觀眾距離感受古建筑大木結構內部。”萬壽閣三層空間是“青年論壇”,將作為容納四五十人的多功能廳,舉辦學術論壇、各類主題沙龍等。

        大禪堂及東西配殿將作為藝博書畫館。“計劃每三個月更換一期展覽主題。”王丹透露,“萬幾余暇”是開門首展,展出館藏皇室書畫作品。之后,還將推出京派書畫展、扇子展、“器藏清雅”書畫中的器物展。

        萬壽寺鼓樓將打造成放映廳,融入大運河元素,重現“水上御道”歷史風貌。圍繞萬壽寺中央的園林景觀,藝博將創建社會教育和休閑空間,觀眾可以在錦繡坊里學刺繡、紡織、染色等一系列傳統女工技藝,還可以到斫木堂認識榫卯結構,體驗傳統木工工藝。

        “希望藝博開放后,成為大運河文化帶上一個熱門打卡點。”王丹和同事們期待著這座百年古寺盡顯芳華。(記者 李祺瑤)

        標簽: 歷史文化

        精彩放送
        亚洲精品电影在线|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亚洲桃色AV无码|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 亚洲?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 | 亚洲成_人网站图片| 亚洲日产2021三区|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麻豆|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亚洲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 色在线亚洲视频www|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无码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亚洲AV天天做在线观看| 亚洲永久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看片无码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久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婷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成av人无码亚洲成av人|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