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時間:2022-04-14 11:32:54
4月13日,車質網聯合凱睿賽馳咨詢正式發布《2021年度中國汽車產品質量表現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新能源車整體負面表現結果好于燃油車,但駕駛系統和噪音異響抱怨度高于后者;燃油車發動機問題再次集中爆發;智能車機系統部分基礎功能問題多發。
新能源車整體優于燃油車
據了解,中國汽車產品質量表現研究(AQR)項目于2019年啟動,以負面表現表征受訪者對車輛全部質量問題的看法(負面表現=問題數X抱怨度;得分與質量表現負相關)。2021年的研究持續細化二級維度,新增消費者研究板塊和新能源產品序列,擴大調研品牌和車型數量,覆蓋20個細分市場,56個品牌,共計171個車型。其中包含了中國在售的自主、合資、豪華品牌車型,覆蓋了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型。其中燃油車型數量為150個,新能源車型數量為21個。
首先看新能源汽車,產品整體負面表現、問題數和抱怨度均優于燃油車,但三電系統、駕駛系統、異響噪音問題集中。質量問題數集中在智能車機、三電系統、駕駛系統三個維度,至于抱怨度,三電系統和空調的抱怨度相對較高。
具體來看,駕駛系統問題數較燃油車高23.3%,從入門到高端車型均有涉及;Top10問題中,風噪、胎噪、剎車和空調異響等噪音類問題占4席,電池續航和充電時間不準確、衰減快反饋集中。細分車型中,中高端及高端車型三電系統問題數少于入門和中端車型,但空調噪音、制冷效果反饋集中。
對此,凱睿賽馳咨詢高級副總裁張越表示,目前很多消費者仍把新能源汽車當作代步工具,產品預期相對較低,這也是新能源細分領域整體負面表現結果較好的主要原因,但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消費者將更加關注產品全維度質量表現,這一細分領域的整體負面表現可能會有波動。
燃油車質量表現連續兩年轉差
再看燃油車。產品質量負面表現(負面表現=問題數X抱怨度)結果連續兩年轉差,其中智能車機的負面表現變差幅度最大,達到48%;具體到問題數,消費者在智能車機、發動機兩個領域反饋的問題數同比上升40%。至于消費者抱怨度,變速器和駕駛輔助的抱怨度最高。
去年與今年,燃油車行業抱怨度同比增長15%和5%,消費者對質量問題的負面態度進一步加劇。各維度中變化最大的是駕駛輔助,從2019年抱怨度最低,到2021年為抱怨度第二位。
具體來看,自主品牌智能車機故障高發,歐系品牌發動機問題集中爆發。Top10問題中,換擋頓挫、發動機噪音大和抖動異常等8個與動力系統相關,其中發動機噪音大和機械故障首次出現在研究中,同比分別增長375%和189%。車內異味問題有所改善,用戶選擇比例較2020年下降4個百分點,且沒有出現在Top10問題中。
從國別來看,自主、韓系、美系品牌的負面表現劣于行業平均,韓系表現最差。負面表現最好的為日系品牌,特別是靜態維度優勢較大。
智能配置表現不佳
此次研究報告中,智能配置負面表現結果整體不佳,燃油車行業尤為明顯。其中,倒車雷達和倒車影像問題數較2020年分別增長7倍和5倍;智能車機死機和卡頓首次出現時間集中在購車1個月內;駕駛輔助系統中功能失效問題頻發。
對于新技術衍生的質量問題,張越指出:“一般來說,新技術的應用必然會導致意想不到的質量問題,但這不應是車輛出現質量問題的借口,建議車企了解消費者真實需求,在研發期間盡可能還原所有用車場景。”
消費者售前關注度及用車行為等領域研究發現,燃油車用戶更關注駕駛性、造型、產品質量和安全;純電動車消費者購車顧慮集中在續航里程短、電量有衰減等“里程焦慮”方面。此次研究中,一些產品憑借更好的質量表現在各細分市場中脫穎而出。
車質網同期還聯合凱睿賽馳咨詢發布了2021中國乘用車輪胎用戶滿意度研究結果,并公布細分領域表現最佳品牌。此次研究遴選20個主流輪胎品牌的主銷產品,調研樣本超7000個,覆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43個城市。
標簽: 新能源車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