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成本重壓下 傳統健身行業迎來“中年危機”
倒閉關門、老板失聯……近年來,在高成本重壓下,傳統連鎖健身房因經營不善導致的關店現象愈演愈烈。一方面是“入不敷出”的經營壓力,另一方面是健身工作室以及智能化模式的沖擊,傳統健身房正面臨著轉型突圍的大洗牌時代。文/圖 記者 徐曉陽 實習生 姜寧
接連跑路的健身房
“去年年底,我們健身房可以說是遇到了開業以來的冰點,幾乎沒怎么新增客戶。”胡慶華在健身行業已有13年,目前在濟南歷山路一家大型健身房擔任銷售經理,去年至今胡慶華自稱看到健身行業走到了最難過的瓶頸期。“去年下半年開始,整個行業開始出現頻繁關店、跑路的情況,在濟南也不例外。”
去年8月,濟南高新區美蓮廣場的一家名為“陽光100”健身房關門,老板被疑跑路,至少200名會員、超過15萬元會費未消費或被退還。關門的原因則是經營不善,物業方面表示該健身房還拖欠了美蓮廣場幾十萬元的房租和水電費。
去年11月,位于濟南中銀大廈的金格健身俱樂部也突然關門,健身房負責人失聯,部分會員未退還金額在萬元以上。
“就在關門的前一天,這幾家健身房還在賣卡,有的甚至在賣價值幾百元的半年卡、次卡,其實內部已經是入不敷出、無法經營下去了。”看著同業中相繼關門跑路的健身房,胡慶華似乎已經看到了他們的結局。
高成本下“入不敷出”
胡慶華所在的健身房是一家有國企背景的健身房,與其他眾多加盟品牌健身房相比顯得硬氣了許多。
“從如今的行業情況來看,加盟的門店占大多數,但也因為是加盟的原因不少門店自負盈虧,出現了‘入不敷出’的情況。加盟品牌各個門店之間無法實現相互通用,一旦該門店經營不下去只能是關門。”胡慶華說道。
胡慶華告訴記者,一般健身房為了吸引客流量,選址會在購物中心、高檔商務寫字樓和商業中心開店,而這些地方的房租往往成為了健身房最高的成本支出。
“打個比方說,此前在中銀大廈的地段,一個2000平左右的健身房,一年光房租就要170萬,此外加上水電費什么的則要花費至少200萬。為了實現資金快速回流,健身房不得不通過拉更多的人辦卡,如此便形成一個死循環。”
“這種健身房的年卡一般很便宜,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極低的價格導致健身房根本無法盈利,只能通過開新店、不斷‘拉人頭’獲得新的預售資金,如此循環往復,等到現金流一斷就無法繼續運營而導致跑路的情況出現。”歷下區國貿電商產業園北風健身俱樂部的店長王浩南向記者說道。
私人健身工作室興起
“拉人頭并不能實現利潤的大幅增長,私教課程往往是健身房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一般便宜一點的私教課一小時價格是300元左右,根據不同人群定制的比如說產后修復課程能達到五六百一節。”胡慶華向記者說道。
“如果說你買的年卡在1500元以下的話那么你的健身服務質量是很難保證的,也就是說你辦了張卡就是去健身房的器械上跑跑步、拉伸一下,教練也不會給你額外的指導,久而久之客戶群體就會逐漸流失,這也是一般的健身房運營不下去的原因之一。”王浩南說道。
在王浩南看來,目前的健身行業,健身教練在授課的同時還會承擔賣課的任務。“賣得好的教練提成就高,加上授課費用整體收入也會較高,這些人就會選擇留下來;反之因為收入少一些健身教練則會選擇跳槽,所以說在健身行業健身教練的流動性是很大的。”
健身教練流動性大,在各個健身房積累一定的經驗之后,不少健身教練便開起了自己的私人健身工作室。
“這屬于行業的細分吧,私教工作室往往會選擇一種健身方式來運營,例如瑜伽、拳擊或者塑身等,同時這些私教收費價格也往往比綜合性的健身房收費要高。”胡慶華坦言。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蜜蜂網:www.huachicao.com
熱點閱讀
- 人流量明顯回升 獨唱、獨舞、獨...
- 在線運動健身成“剛需” 大家對...
- 在高成本重壓下 傳統健身行業迎...
- 健身功法五講之八段錦 增強抵抗...
- 居家健身不適宜進行長時間大強度...
- 中老年居家健身注意啥 專家提醒...
- 健身五分鐘拍照兩小時 辦卡買裝...
- “舒華體育杯”2020年廈門市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