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ao123百家號 時間:2022-03-19 21:31:07
我們人類,還有我們能在地球表面能看到的熊貓、長頸鹿、花草樹木等動植物,都生活在我們這個稱之為地球的行星的表面,都是表面生命。而且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可能是幾億年)里,我們認為生活在地球表面的生命是主要類型。
地球表面細菌生命的第一個證據來自32.2億年前,還有證據表明地球37億年前海洋中就有生命出現,還有一些有爭議的證據甚至認為更早。
32億年前,地球還沒有出現大陸,我們的星球幾乎是一個海洋世界,只有像夏威夷或冰島一樣大的小火山島。最重要的是,這些小島被更強、更高的海潮席卷,因為在那個時候,月球離地球更近,產生了更強的潮汐效應,從而可以輕易地席卷這些微小的陸地。日夜周期還遠遠少于24小時,這使得這些潮汐也更加頻繁。
生命出現的主要理論是,它首先出現在海底的熱液噴口中,而熱液噴口并不在地球表面上。例如,還有其他一些理論認為黏土對生命的出現也很重要。然而,該結論并沒有得到足夠的證據支持,目前還只是一個假說,關于生命出現的研究仍在進行中。
在過去的幾年里,科學家們在地球2.5公里深的巖石圈中發現了復雜的細菌群落。為了生存,它們從放射性衰變中獲取能量,由于資源匱乏,它們的新陳代謝非常緩慢,其中一些物種每隔幾百年才繁殖一次。
而科學家們在實驗室中培養的,或者在地球表面正常溫度和壓強下自然存在的細菌的種類不到全球細菌種類的2%。我們很難為極端單細胞生物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以便我們能夠對它們進行活體研究,因此我們對它們以及它們的能力知之甚少。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地球表面之下有一個由各種微生物組成的非常豐富的群落。
即使我們發現了一顆與地球相似的行星,我們也不太可能在它的表面看到肉眼可見的宏觀生命體,因為這顆行星不一定發展到地球如今這個階段。即使是我們的地球,在其存在的45億年中,也只有幾億年的時間處于這個階段,這只是地球歷史的一小部分,地球由二三十億年的時間還是被微生物主宰的。
銀河系中的恒星數量超過1000億顆,其行星的數量更是數不清,行星的形態千差萬別,如果有生命,其存在的方式也會跟地球上的生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氣體巨行星的衛星,它們的地下海洋至少在理論上可能有適合微生物生存的環境。可以假設,在宇宙的其他地方,這樣的世界可能比地球這樣的行星更廣泛。
目前,我們只在我們星球上發現了生命的存在,其他一切都只是基于這個例子的推測,但根據我們所知,行星表面存在生命的條件比起只在行星內部存在生命的條件更苛刻。因為即使在我們的星球上,需要太陽能量的表面生命,也只是生物體賴以生存的各種可能途徑中的一種。
綜上,目前看來,確實是存在于行星內部的生命比存在于行星表面的生命更常見。如果將來我們在某顆行星上發現了生命的存在,那么這些生命大概率是在行星的內部發現的。生活在行星表面的我們,潛意識中總會認為生存在地下的生命是“異類”,但是如果放眼全宇宙,也許我們才是異類,小丑可能是我們自己……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寰宇科學新觀察
標簽: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