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晚報 時間:2022-01-24 09:24:32
打造特色商業圈、創新跨境電商模式、以文化賦能旅游及新消費產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現代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如何打造“京味兒”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為了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上委員熱議的話題。
特色商圈
塑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除了熱門的王府井步行街、三里屯商業圈等熱門商業主體外,絕大部分的商圈依然存在著老舊商業業態的一些問題。”來自科技界別的市政協委員何玲對此問題也有同感。她建議,新興商圈的建設需要政府部門科學規劃和統籌推進;對于城市重點商圈、核心商圈,建議市政府成立對應的商圈管理辦公室,優化對商圈的指導和管理工作。
民革市委也在提案中建議,應推動商圈特色化、融合化、智慧化建設,引導商業、旅游、文化配套建設,促進不同業態相互賦能和引流,實現商圈的復合功能和持續繁榮。
同時,充分發揮北京國際交往中心作用,營造良好國際化城市環境;抓住冬奧會等國際性高水平會議等契機,注重對外宣傳和城市形象推廣,加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介力度,塑造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形象。
北京生活
新建改造社區服務中心
“打造‘互聯網+社區’公共服務平臺,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區生活服務中心……”來自科技界別的何玲委員認為,打造便民消費圈是最貼近老百姓生活的部分。她還建議,城市商圈需要提檔升級,可建設集高端零售業態、高檔餐飲等設施為一體的超高層大型城市綜合體,打造北京新地標,帶動升級商圈形象和品質。
特邀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宋鐵健把重點放在了跨境電商上。“在疫情影響下,跨境電商的數字化升級能更好推動中國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消費需求。”宋鐵健建議:突破純線上模式,開展跨境電商線下體驗店,做到線下可展示、可試用、可咨詢、可掃碼下單,然后逐步開放業務模式,將跨境電商新零售體驗店通過“網購保稅,線下直提”的模式擴大客戶群體。
文化賦能
整合北京市文化IP資源
來自民建界別的市政協委員陳工委員說,北京擁有服貿會、文博會、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設計周等眾多文化平臺。有關部門要系統梳理和深入挖掘北京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依托歷史文化資源、老舊廠房改造和城市更新計劃發展文化創意空間,著重擴大文化消費規模,促進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轉型升級。
陳工建議,應加強國際文化活動和文化旅游類網紅打卡地宣傳,鼓勵自媒體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傳播渠道,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民建市委則在提案中建議,應深挖北京紅色文化資源,推動紅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她在提案中還提出,要整合北京市文化IP資源,鼓勵國有企業打造文創IP平臺。發展數字媒體下的文化體驗類衍生品;提升、擴容文化賦能消費新生活體驗的數字經濟場景等。
此外,不少委員還建議,應促進老字號企業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利用老字號的號召力、影響力,大力培育“北京禮物”“北京服務”品牌,吸引消費主流人群的目光。(記者 高健)
標簽:
上一篇:奢侈品闖入元宇宙,存在泡沫和風險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