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匯報 時間:2022-06-27 08:49:32
從《明星大偵探》《密室大逃脫》到今年上半年的《開始推理吧》,偵探類、推理類綜藝節目層出不窮,難免給觀眾帶來審美疲勞,但是最近在愛奇藝平臺上熱播的《萌探探探案》持續引發關注,首播站內熱度就已突破8000,并超過第一季峰值,該節目在貓眼、燈塔等平臺上熱度一度榮膺榜首。除卻“萌探”家族中的“時代少年團”成員劉耀文等嘉賓自帶流量之外,經典影視劇IP的二度開發,出人意料的溫情和感人元素也給觀眾帶來了諸多驚喜。
這批熱播的偵探類綜藝節目今年不斷自我更新,通過影視IP二度開發、情景扮演、邏輯推理等方式追“新”成功,且更加注重和觀眾之間的感情連接,用人情溫暖人心。業內人士指出,這一類綜藝+劇本殺節目在實現產業融合與功能疊加的節目效益之后,正在逐步走向更加具有現實意義的議題,從“入腦”到“走心”,啟迪著觀眾對于生活、對社會的更多思考。
經典影視IP的二度開發,影視和綜藝有機融合
“誰謀殺了夏東海?”“誰是藏在這群地下黨中的叛徒?”從《家有兒女》到《偽裝者》再到《三國演義》,《萌探探探案》第二季延續了第一季中影視和綜藝有機結合,每一期都有一個影視作品IP的加持。
相比第一季,《萌探探探案》第二季所選擇的IP似乎更加具有國民度,輻射的范圍也涵蓋了各個年齡層,以首期的《家有兒女》為例,不論是網友目睹宋丹丹、張一山、尤浩然相擁時在彈幕上驚呼“快樂的童年回來了”,還是上了微博熱搜的“《萌探探探案2》把家有兒女集齊了”都足以見證這一IP的強大影響。早在節目官宣海報中,萌探家族成員分別化身為《流星花園》的道明寺、《武林外傳》的佟掌柜、《大話西游》的至尊寶等不同經典IP中的角色形象,從屏幕里呼之欲出。此外,《萌探探探案》第二季中IP種類的選擇也兼具了多樣性,從仙俠劇、情景喜劇再到諜戰劇,滿足各年齡群體的受眾,讓觀眾可以“快穿”于各種IP中,節目在打造沉浸式的推理探案體驗,向經典作品致敬。
如何利用好影視IP?節目組邀請了影視原作中的演員作為飛行嘉賓加盟。例如,以《偽裝者》為IP的一期中,請來了電視劇中兩位女主角——王鷗和宋軼,當穿著旗袍的宋軼化身“于曼麗”裊裊婷婷地走來,觀眾在彈幕上驚呼“一秒鐘穿越回《偽裝者》”。如何更好地對于影視IP進行二度開發?《萌探探探案》節目組也在影視劇的基礎上新增了懸疑元素,不論是華晨宇化身“明臺”在節目中用細節分析每個人的行為邏輯,并在“子彈服不服”環節跟王鷗之間展開暗中較量,還是宋丹丹飾演的“明鏡大姐”時刻釋放信號“太累了”以便于“扮豬吃老虎”,并成功地隱藏到最后,抑或是設置了“雙面間諜”人設,都是影視IP的二度開發。
對此,有評論認為,《萌探探探案》對于影視IP進行實景還原、改編、“穿越”,并通過演繹原劇片段、尋找劇情疑點、趣味游戲互動,從而獲取案件線索,歡樂中尋找案件的真相,是引發觀眾共鳴的燃點。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對IP的二度開發,僅僅讓觀眾沉浸在一些影視作品的回憶中是不夠的,單純依靠“記憶引擎”無法為節目續航。
優質綜藝節目應連接與探訪更廣闊世界和更豐富人生
“不是傳統的‘劇本殺’,不僅單純地要靠邏輯推斷和時間線來找出‘兇手’,而是包裹了更多、更復雜的情感”——一位網友對于《明星大偵探》《萌探探探案》等推理類綜藝節目的評價道出了它們的獨到之處——并非一味以明星噱頭和趣味性作為賣點,通過謎底的揭曉來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和諸多社會現象,具有現實意義。
《萌探探探案》第二季中,以《家有兒女》為IP的首期圍繞“誰謀殺了夏東海”展現一系列推理,最終揭曉了謎底——原來,夏東海并非死于謀殺,只是因心臟病去世?!都矣袃号分械膬号畟冮L大成家之后因為工作繁忙甚少回家,導致患有阿茲海默癥的劉梅逐漸忘記兒女,也忘記了夏東海去世的事情。
“媽,這三十年里,劉星當上了警察,小雪當上了公司的高管”,當長大后的“小雨”尤浩然拿著厚厚的日記本幫助宋丹丹一點一滴回憶往昔,網友對于阿茲海默癥患者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當長大后的“劉星”“小雨”“小雪”全家捧著蛋糕來到病房里給劉梅過生日,更是喚起了觀眾對于親情的珍視,以及對于空巢老人這一群體的人文關懷?!睹忍教教桨浮纷?span id="owymmic" class="keyword">近更新的以《流星花園》為IP的一期中,則聚焦了校園霸凌這一現象,無獨有偶,《明星大偵探》第七季也聚焦了這一話題。這類節目都延續了優質偵探類節目對于現實社會的聚焦,喚起了觀眾對于社會特殊群體的同情和關注。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優質綜藝節目應連接與探訪更廣闊的世界和更豐富的人生,節目嘉賓就是這樣的“中介者”。讓節目與觀眾之間形成內與外的情感連接,用人情溫暖人心,探討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這是優質綜藝發展的方向。偵探類節目在未來如何進一步發展?有專家建議,在對“劇本殺”這類形式進行創新的同時,還應該著眼于社會現實生活的探討,聚焦人們更加關注、更具有現實意義的話題,探尋社會中的更多“隱秘的角落”,為綜藝的人文精神構建思考路徑。(記者 汪荔誠)
標簽: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