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庭醫生在線網 時間:2021-08-12 12:14:30
中醫認為,肝與脾的關系非常親密。當一個人肝氣不舒時,機體疏泄能力就下降了。脾胃失去了肝氣的幫助,好像失去“伴侶”一樣,變得呆呆的(如納呆),沒有勁頭工作。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肝脾胃病科主任醫師梁國英說,臨床發現,有些患者脾虛根源在于肝郁。
在中醫五行學說當中,肝屬木,脾屬土。根據五行相生相克之法,木克土,即肝臟克制脾臟。也就是說,當肝臟出現異常時,會影響脾的生理功能。比如,肝郁氣滯時,影響脾臟運化功能,導致脾氣虛弱,從而出現食欲不振、食后腹脹、消化不良等癥狀。只有當肝之疏泄功能正常,脾胃升降適度,脾的運化功能自然也就正常了,正所謂“土得木而達”。
同時,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統血,肝臟和脾臟共同參與造血。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如果脾出現問題,則不單單是肝臟,身體各臟腑均不能得到正常濡養。如果肝疏泄過度,脾土管不住肝木,脾統血之能敵不過肝疏泄太過,就會導致血液外溢,出現月經過多、崩漏等。中醫認為,脾之運化賴肝之疏泄,而肝藏之血又賴脾之化生。脾氣健運,血液的化源充足,則攝血機能旺盛。脾能生血統血,則肝有所藏。肝血充足,方能根據人體生理需求來調節血液。
如何疏肝健脾?梁國英表示,除了針對性地辨證藥物治療,食療方、穴位按摩和改善生活方式均有不錯效果。
飲食:平時熬粥時可放些大棗、山藥、薏仁、茯苓服用,有利改善脾胃功能。夏天還可制作“郁金佛手蜜飲”:取郁金15克、佛手12克、蜂蜜30克,將郁金、佛手用冷水浸泡20分鐘后入鍋,加適量水,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待藥汁轉溫后調入蜂蜜即成。平時可常備玫瑰花、陳皮、山楂、金桔等食品泡水飲用。此外,日常飲食要清淡,多吃新鮮蔬果,不暴飲暴食,烹飪時要少油少炸。少食多餐,不吃辛辣、生冷食物。
保健:穴位按摩對養肝補脾有輔助效果,要用好三個穴位。選取神闕穴(肚臍),手掌放于腹部,圍繞神闕穴順時針揉50下,再逆時針揉50下,每天重復數次。足三里和三陰交有健脾、和胃、柔肝的作用,平時可用手輕按或用艾條灸。此外,還可用拍打法疏肝健脾。人體的雙腋窩部對應肝,雙髀(大腿根部)處對應脾,經常拍打這兩處能肝脾同補。
生活起居:多到戶外活動,自然舒展身體,使精神舒暢。(記者 鄭文韜)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