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星新聞網 時間:2021-05-28 08:47:06
甘肅白銀的一場越野跑剝奪了21位跑者的生命,令外界震驚。這也是國內舉辦跑步賽事以來,最嚴重的一場事故。
5月23日晚,國家體育總局緊急召開“全國體育系統加強賽事安全管理工作會議”,要求進一步壓實體育系統的賽事安全管理工作,不斷完善體育領域安全風險防控制度和舉措。
此后,全國多地越野跑及馬拉松賽事宣布取消或延期。5月24日,浙江省體育總會緊急發布了《關于加強體育社團賽事活動安全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通知稱,暫停中長跑和越野賽有關賽事活動舉辦,要求對所有體育賽事活動進行安全風險排查。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25日發稿時,包括今年的銀川馬拉松(路跑賽事)、梅里100極限耐力賽(長距離耐力賽)、2021XTRAIL喀納斯超級越野賽(越野賽)在內的國內各大路跑賽事和越野賽事累計延期或取消近30場次。多地已發布通知,對域內各大賽事活動進行全面安全風險排查。
根據中國田徑協會發布的《2019中國馬拉松藍皮書》數據,自2016年以來,國內馬拉松賽事場次呈現出直線式上升,僅2019年全國范圍內共舉辦馬拉松賽事2185場。
產業火爆背后,問題也隨之而來。業內人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國內關于越野跑的產業發展并不完善。國內越野領跑者——北京TNF100,2009年才首次來到中國。相較于國外40余年的成熟經驗,我國越野跑發展僅10余年,尚不成熟。
如何避免再次出現甘肅白銀越野跑這樣的悲劇,是國內相關行業亟需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業內人士也呼吁,目前國內越野跑賽事最大的弊端在于,還未有相應完善的規范、制度,這對開展賽事的甲乙雙方都是問題。
越野賽事組織者:
越野賽安全救護方面投入約占10%,但很多主辦方無法保證
應急預案到底有多重要?北京愛江山賽事負責人王焱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一般賽事組織者在準備應急預案時,要考慮到天氣、人員受傷、社會治安、各類災難等幾大類的情況。“至少A4紙要準備十多頁。”
王焱是國內知名的越野跑賽事組織者,其公司組織的“北京168”賽事是國內知名長距離越野賽事。
王焱指出,天氣情況往往是最容易觸發應急預案的因素。針對此次甘肅越野跑事件,王焱認為,在賽前,組織者就應該考慮天氣方面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高海拔地區這個季節的天氣是很不穩定的,不能因為前幾屆沒出現,就以為每次都是這種天氣。”另外在得知天氣惡劣的情況應該及時暫停或中止比賽,在王焱看來也十分必要。
相較于普通馬拉松比賽,越野跑的應急預案側重點不同。“馬拉松主要是人多,治安、秩序方面的風險較高;越野跑主要側重選手的人身醫療安全,比如有選手摔下來怎么辦,哪里設置人員值守之類。”
在王焱看來,越野賽的醫療保障十分重要,同時也是最難做的部分。“因為越野賽事很多路線救護車開不到,又離城市遠。”
“所以必須加強主動安全,比如容易出現危險的地方,必須有人值守和提示,防止意外發生;另外,做救護不是在原地待命,而是危險地段待命,以便快速響應。”
中國登山協會山地戶外賽事裁判員符海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越野跑賽事在安全保障上,最起碼要有四種人員:醫療人員,要對參賽人員進行強制醫療檢查,如果不符合要求甚至可以強制退賽;醫跑人員,一邊跑一邊對賽道上的人員進行救助的醫療人員;救援隊,專門為這場賽事配置的救援隊人員;收尾人員,對跑到最后情況較差的參賽選手進行收尾的人員……這些還不算站點上的其他保障人員。
而更高規格的賽事則有可能動用到“空中力量”。“八百流沙極限賽”,這是中國第一個世界級的超長距離、強度最大的專業極限越野跑賽事。主辦方是“行知探索”,是國內最早做戶外賽事的公司之一。
時任行知探索賽事總監的邱磊此前分享過越野賽事的安全經驗,在賽事救援方面,除了常見的通訊技術,還有無人機、直升機進行實時監控。“我們把馬拉松一些救援體系運用到越野賽當中,再根據賽道的特點總結出自己的經驗。真正的是從空中、地面機動部隊、地面固定部隊,再通過一些科技手段,隨時知道隊員在哪,通過通訊手段實時保持聯系,這套體系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一點。”
應急預案和醫療保障如此重要,國內賽事公司在這方面水平如何?王焱遺憾表示,主辦方能力參差不齊,也為賽事順利舉辦埋下了隱患。王焱指出,在越野賽方面,因為商業價值不高,資金普遍吃緊,消費大頭主要在前期宣傳、運動員福利及場地搭建等方面。關于安全救護方面的投入約占10%。“從經營角度出發,10%比例已經不低。”即便如此,也有很多主辦方無法保證。
原因在于應急預案更多時候往往充當“隱性工作”的角色。“這就像修下水道的活,你花的錢都在看不到的地方,不出事看不到效果。”而很多經驗不足的小公司,往往對此不注重。
而省去這方面的支出,也會極大擾亂市場。“有些公司算不清賬,比如一個500萬預算的事,他100萬就敢干,這就帶來很多麻煩。”王焱說。
未來越野賽會否因此“失溫”?
業內人士呼吁規范標準盡快出臺
知乎網友阿唐是資深跑者,ITRA積分(國際越野跑協會認證積分)625,他明顯感受到,近五年來國內馬拉松事業呈現“井噴式”發展,經常參加國外賽事的他甚至認為,在國內馬拉松的熱度已經超過歐美。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馬拉松相關企業超過240家,其中31%的相關企業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下,近28%的相關企業注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2019年,我國新增41家馬拉松相關企業,2020年新增48家相關企業,年注冊量為近年來最高。
阿唐指出,快速發展背后卻是基礎薄弱,比如主辦方盲目追求高難度、賽道設計不成熟,組織者中甚至沒有跑步愛好者,對賽事了解不完全等等。“補給站準備的食物應該以碳水化合物和水果為主,而不是肉類。”
行業發展時間短的另一面是,業內尚未出現特別成熟的標桿企業,經驗豐富的機構也是少數。在王焱看來,目前國內越野跑賽事最大的弊端在于,還未有相應完善的規范、制度,這對開展賽事的甲乙雙方都是問題。
“新手主辦方無據可依,想要招標的當地也不清楚什么樣的公司有資質,水平如何。”1000人的比賽至少要配多少醫護人員?100公里的比賽應該多遠設置一個補給點?王焱認為,這些都需要有明確的規范。
與此同時,為了避免市場魚龍混雜,王焱認為給賽事公司評級很有必要。“什么級別的公司可以對應舉辦什么級別的賽事,各方面都有保障。”
據了解,此次甘肅越野賽的執行公司為甘肅晟景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晟景體育成立于2016年9月份,成立兩年后,首次承辦大型體育賽事,此后,多次承辦馬拉松相關賽事。晟景體育是否有資質操作百公里山地越野賽,也成為這幾天業內外討論的焦點。
“做賽事的企業,創始人、管理層里一定要有跑友,否則很難做好。因為他知道參賽者最需要什么。”這是阿唐和王焱的共識。王焱是一名資深馬拉松和越野跑愛好者,參加過上百場馬拉松比賽和國內外許多知名越野賽事,這也為他的辦賽經驗奠定了基礎。
紅星新聞記者查詢發現,中國馬拉松官網發布了2021版管理文件匯編,其中第五部分為《中國越野跑運動賽事組織標準》,對補給站、強制裝備設置救援保障體系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要求賽事需根據賽道情況、天氣情況、補給站設置情況等條件,對選手提出強制裝備要求,并明確了醫療、救援、收尾、收容組成的救援保障體系服務標準。但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份標準僅是作為指導意見,并不具備強制力。
多位業內人士也向紅星新聞記者表明,期待行業內更多制度完善和監管加強。
受甘肅越野跑事件影響,全國各地多項賽事現已叫停。王焱此前籌備的6月將在北京啟動的一項“健康跑”活動也被叫停,對此他表示,“這件事短期對行業來說絕對是有沖擊的。”
但王焱也表明長期來看對行業會有利好。“水平不足的公司可以出清,行業也會更規范。”
5月23日凌晨,消防救援人員搜救失聯人員
越野跑賽事井噴式增長,行業監管卻相對滯后
貴州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的毛羽銳曾對國內越野跑賽事熱潮做過研究。他在今年1月撰文指出,越野跑從馬拉松行業大軍中脫穎而出,獲得較快發展。從萌芽到略成雛形僅用了短短數十年時間,在帶動區域經濟,促進“體旅融合”上發揮著積極作用。與此同時,隨著賽事熱度不斷頻升,其背后問題也在日益突顯。
他的文章中提到,2009年北京TNF賽事的連續舉辦標志著我國越野跑商業化正式起步,最初幾年每年賽事舉辦數量均低于20場。2014年,各類越野跑賽事達到71場。2016年達到359場,2018年增長到395場。除此之外賽事參與人數也呈現出幾何增長態勢。
但他通過梳理相關政策發現,當前馬拉松賽事指南和政策文件多指向于城市馬拉松,對越野跑缺乏關注。截至2020年8月還未出現單獨針對越野跑賽事辦賽指南的紅頭文件。在已頒布的涉及越野跑系列文件中,一些政策僅有導向性。
2020年3月,在中國田徑協會發布 《中國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辦賽指南》中,針對城市路跑賽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10公里和其他距離的公路跑步賽事)的辦賽指南規范意見高達17條,圍繞著八大板塊詳細闡明,而越野跑賽事僅是寥寥帶過并未詳細說明。
梳理幾年來的國內越野跑賽事事故,毛羽銳在文中提出,一方面,主辦方對賽前選址和風險評估落實不到位,在賽道上一味強調爬升和難度以此來博取噱頭和關注度,對于參賽選手資格審核和強制裝備的檢查敷衍了事,在惡劣天氣情況下,至跑者生命于不顧,冒險開賽。在賽事醫療保障隊伍的組建中,僅僅依托醫護人員,沒有充分考慮野外環境的復雜性和救援的難易性,以致突發傷亡事故時,救援不及時。在賽道設置上,補給點過于分散,兩兩間隔較遠,選手處在機能耗竭狀態下行進,其風險性不言而喻。路標的設置上也不科學合理,在一些極易混淆的分叉路段,并未清晰標明,以致選手時常迷路。在賽道志愿者隊伍的招募中,沒有經過崗前相關培訓就直接安排上崗,以致賽道服務意識差和應急事故發生時處置混亂。(記者 王田 吳陽)
“少年航天科普特訓營”舉行,VR空間站引關注